防疫在家,親子共享新生活

--

photo by the author

進入防疫停課第二週,大家都還好嗎?

雖然停課在家是難得的親子相處時光,但是同時面對遠距工作與停課不停學壓力的爸媽們,一家人共處往往變成責罵多於陪伴、爭吵多於歡樂,分享幾個防疫在家生活小撇步,希望可以幫助大人與小孩一起享受這段難得的親子防疫時光喔!

#分工

爸媽小孩都要分工。爸媽輪流陪小孩玩耍和課業,爸爸若負責教自然科與英文科,媽媽可以負責教國語科和數學科;家務要全家一起來,如果媽媽掌廚、讓小孩一起備料,飯後讓小孩收拾餐桌、爸爸洗碗。疫情下大家的工作與壓力倍增,要避免一人獨攬全責、或是獨自承受重擔的情況。

#分段

在家防疫要做到跟學校一樣的作息表真的太困難,所以不需要勉強自己和孩子"照表操課",只要抓出作息分段的大段落就好,每個時段的活動大約40–50分鐘就要替換,更小的孩子就要縮更短,大約半小時就可以替換;孩子課業活動的安排也是動靜交錯,不要一直從事同樣的內容,例如40分鐘看線上教學影片,休息15分鐘,再接著寫作業40分鐘,再休息15分鐘,然後可以練琴、吹直笛、畫畫等。

#分區

家人共處一室難免擁擠有衝突、聲音動作都會彼此干擾,所以可以盡量分區域,例如閱讀區、電腦區、書寫區、跑跳活動區等,設下活動範圍,讓彼此的干擾降到最低。另外,居家環境也盡量依照各區功能來維持生活,例如在餐桌上用餐、在床上睡覺、在書桌上寫功課,避免躺在床上看書、滑手機,或是在客廳邊看電視邊寫作業的情況,如此既能提升專注力,也可減少家人彼此打擾,還可順便維護環境的秩序與整潔。

#在家作息怎麼安排呢?

優先順序的規劃與安排很重要,爸爸媽媽們請先安頓好自己,優先將自己的工作和必要作息排入,接著再排小孩的行程與活動(當然,若有必要的課程或行程就仍要排入),減少"為孩子犧牲"的情緒與感受,也比較不會為孩子沒跟上作息而發怒。

#3C_真的沒關係?

這段期間許多父母內心都深感煎熬,因為疫情關係又不能帶孩子去外面,偶爾要視訊會議或是在家工作時,讓孩子看個卡通、打場電動,真的沒關係嗎? 提供給大家疫情期間對孩子使用3C的建議原則: (1)總量設限;(2)內容慎選;(3)大人與小孩不過度依賴。

#當_夠好的爸媽_就好了

面對疫情的壓力,請記得時時告訴自己,我只要當「夠好的爸媽」就好,不需要當超人爸爸、完美媽媽,小孩沒有跟上線上課程、作業無法照進度繳交、短暫跟不上自主學習進度…都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嚴重,其實,大多數的人都「跟你一樣」,有很多的自我期待與要求,但是也往往無法完全做到,所以,請先放過自己、減少自責和內疚,當你不再焦慮於自己是否是一個「好爸爸/好媽媽」,你跟孩子的關係也會不再糾結於孩子是否是一個「乖孩子/優秀的孩子」。請讓自己放鬆一點,標準不要太嚴格,無論對自己、對家人、對孩子、以及對辛苦的學校老師們,可以再多一點包容與相互理解。

#在家防疫_一生回憶

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,做為父母,我們無法控制疫情的變化,但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對疫情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,幫助孩子緩解過多的焦慮和恐懼,將來當孩子長大後再回想起此生難忘的疫情經驗,不會只留下負面印象,還能帶有更深刻的正向回憶與體悟。

附上 5/18停課第一天與孩子一起種下的南瓜,才一周就已經發芽長這麼大囉! 雖然我們看似受困於疫情,但生命卻沒有停止成長,總是會有好事發生喔!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請為作者“拍拍手”,讓我寫出更多好文章!

如果你/妳喜歡這篇文章,請給我1–10個拍手。
請記得「Follow」S.T.工作筆記,您的肯定就是我的動力!

--

--

S.T.工作筆記

非典型人生的實踐者,從大眾傳播到MBA、從管理學到心理學,經歷外商、創業、與專業進修,人生持續挑戰著各種未知與可能。台大心理與政大企管雙碩士,現為臨床心理師、法官學院講師、UDN鳴人堂專欄作家、未來Family嚴選作者。授課/活動邀約請洽:lovetalkstw@gmail.com